摘要:淮南節(jié)度使李紳在揚州于開元錢背加鑄“昌”字以記年號;各州錢爐均于錢背銘以州名,此類加鑄背文之開元通寶錢通稱“會昌開元”。因鑄地廣、數(shù)量多,而且罷會昌錢后各地均仍有鑄造。
唐朝高祖李淵于公元618年五月,廢黜隋帝,建元武德。從開國至武德四年,民間交易流通所用的貨幣為隋末的五銖,還有漢五銖等雜行于市。為整治混亂的幣制,廢隋錢,效仿西漢五銖的嚴格規(guī)范,于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七月開鑄“開元通寶”(又稱“開通元寶”),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?!杜f唐書.高祖紀》有如下記載:“武德四年秋丁卯,廢五銖,行開元通寶錢?!?br/> 唐初的“開元通寶”由大書法家歐陽詢題寫,開元通寶錢直徑八分約2.4厘米(唐代1分等于0.3厘米),重二銖四壘約4.1克,積十錢為一兩(唐代1兩等于41.3克),千錢重六斤四兩。因為唐代一斤比西漢一斤重一倍多,故開元通寶比西漢五銖錢略重。開元通寶還以其大小輕重適中、名稱形制合宜等,而對我國幣制的革新有深遠的影響。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(fā)展為通寶幣制,它不僅是整個唐代的主要流通幣,也成為唐以后歷朝的鑄幣標準,沿襲近一千三百多年。
初唐開元鑄造精美,特點是面深背也深,內(nèi)外邊郭精整多為直邊,錢面文字字口幾乎近于垂直,錢背平坦光潔,猶如打蠟。因當時朝廷對開元通寶的錢文書法、鑄造和后期的修穿修郭極為重視,所以在當時開元錢不僅有使用價值,而且還有很高的欣賞價值。關(guān)于開元之鑄造方法,是硬質(zhì)模型還是翻砂鑄目前尚無可令人信服之定論。錢文書寫也有多種不同寫法,如通的“”頭部有仰、俯之分;元有左挑“福姨簟元元”等多種版別。中唐開元背多有月紋(細的稱之為指甲紋),亦有背星者即是錢背鑄有一小凸起,謂之星。由于錢文書法和錢背星月紋飾的變化而產(chǎn)生了版別之劃分。
唐朝后期國力衰退,也體現(xiàn)在錢幣之上。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 公元845年
廢各地銅佛鐘磐等作為幣材鑄錢,該錢鑄工粗率,面背文字多晦漫。淮南節(jié)度使李紳在揚州于開元錢背加鑄“昌”字以記年號;各州錢爐均于錢背銘以州名,此類加鑄背文之開元通寶錢通稱“會昌開元”。已發(fā)現(xiàn)背文計有昌、京、洛、益、藍、越、宣、潭、兗、潤、鄂、平、梓、興等23種。會昌開元制作多不精,一般徑約2.3厘米,重3.2—3.5克。因鑄地廣、數(shù)量多,而且罷會昌錢后各地均仍有鑄造。
也因此,很多藏品的價格也發(fā)生巨大的變化,比如開元通寶。對于開元通寶2020年價格的高低,很多收藏行家其實是心中有數(shù)的?! ∧咸啤伴_元通寶”折十大錢一枚,直徑42.3mm,極美品,拍賣成交價格RMB 5060元。
“開元通寶”錢是我國最早的通寶錢。開元則不然,《舊唐書》明載其面文的題寫者是楷書圣手歐陽詢,但是在面文的讀法上卻頗有爭議?! 】墒牵凇吨袊鴼v代錢幣圖解與注釋》(任雙偉)一書中卻提出與新、舊《唐書》迥異的史學名典。
開元通寶是一種常見的唐朝錢幣。 以上三種鑒別手法是在選擇開元通寶時必要的檢查,對于收藏家而言,一件好的藏品是可以分辨出來的,這枚歷史性較強的貨幣,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古時風情文化。
從兩宋母錢實物分析,有的具備拔模斜度,有的并不具備。市場上以有無拔模斜度作為鑒別母錢的主要依據(jù)是欠妥的。拔模斜度只是母錢的重要特征之一,有無拔模斜度并非識別母錢的唯一標準。
唐高祖時正式發(fā)行五銖,鑄行“開元通寶”,并迅速推行,延綿七百余年的五銖至此結(jié)束。開元通寶的使用,使唐代貨幣保持了長期的統(tǒng)一與穩(wěn)定。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孕星 30元。武德四年廢通行1300年的五銖錢,改鑄開元通寶。
開元通寶整體面背字廓紋飾較為深竣,筆劃紋飾線條清晰無粘。其中開元通寶背緣廓位有移范,彰顯自然。顯而易見,開元通寶鑄相顯示了官爐出品之應(yīng)有品質(zhì),乃武德官爐所鑄,可得確定。
唐朝的開元通寶值多少錢 唐朝的開元通寶投資建議
最便宜的就是隸書小平右桃版別以及隸書小平背雙月,它們的價格只能賣到三元。比這些古錢幣稍微值錢一些的就是隸書小平背下星,價值十元左右。當大家了解開元通寶銅錢值多少錢之后,就可以對它們未來的發(fā)展行情進行分析,考慮這些古錢幣是否值得收藏。
開元通寶銅母錢真假鑒別要點 開元通寶特征有哪些
從兩宋母錢實物分析,有的具備拔模斜度,有的并不具備。市場上以有無拔模斜度作為鑒別母錢的主要依據(jù)是欠妥的。拔模斜度只是母錢的重要特征之一,有無拔模斜度并非識別母錢的唯一標準。
開元通寶錢文字體鑒賞 開元通寶發(fā)展前景
同是會昌開元,質(zhì)量上存在著明顯差異,可能存在著官鑄與私鑄的差別。錢幣學界一般將會昌開元視為晚唐開元的典型標本。 小徑開元通寶,指錢徑在21毫米至23毫米之間的開元錢,這種小開元可能都是各個時期的民間私鑄錢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