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是第一套人民幣中面值最大的一枚紙幣。這兩枚紙幣現(xiàn)在在錢幣市場中表現(xiàn)不賴,目前已經(jīng)是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品中的一員了。與其他套人民幣不同,這一套人民幣當中發(fā)行時間晚的紙幣市場價值越大。
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是第一套人民幣中面值最大的一枚紙幣。在錢幣市場中,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出現(xiàn)的地方旁邊往往都有五萬元收割機的身影。這兩枚紙幣現(xiàn)在在錢幣市場中表現(xiàn)不賴,目前已經(jīng)是第一套人民幣十二珍品中的一員了。這兩個紙幣目前市場價值較高的是五萬元收割圖,主要原因是它在存世量上占優(yōu)勢。不過今天我們今天主要來看看另一個幣種——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的情況。據(jù)了解,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發(fā)行于1953年。在第一套人民幣中,按照發(fā)行時間來區(qū)分,藏品的發(fā)行時間主要集中在1949年、1951年和1953年三個時間。與其他套人民幣不同,這一套人民幣當中發(fā)行時間晚的紙幣市場價值越大。例如第一套人民幣“絕品四珍”之首——一萬元牧馬圖就是在1953年誕生的。那么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的市場價值好嗎?
表面看起來發(fā)行時間與其價值的關系似乎有些異常??墒侵灰J真分析就會明白個中道理了。第一套人民的流通時間本來就很短,只有幾年時間。而所有的幣種都是在同一時間停止流通,被銀行回收的。這樣一來,發(fā)行時間晚的幣種發(fā)行量就比發(fā)行早一些的紙幣要少。在發(fā)行量不相同的情況下,經(jīng)過相同長度的時間的消耗,自然是發(fā)行時間晚的幣種在存世量上要少很多,市場價值自然要大一些了。
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身為第一套人民幣“十二珍品”的其中一個幣種,向來受到廣大收藏家的關注?,F(xiàn)在在投資舊錢幣的收藏家中,有不少藏家是沖著藏品的市場經(jīng)濟價值而去的。因此,很多人看到更多的是這一個幣種極高的市場價格。不過,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在精神文明逐漸被重視的今天,藏品的內涵越來越受藏者重視。這樣的社會條件下1953年伍萬圓新華門無疑會成為未來錢幣市場投資的重點。
第一版人民幣工農50元是有兩版的,一版是6號位,另一版是8號位,上次我們已經(jīng)講了6號位的工農50元的價格,今天我們重點來了解第一版人民幣伍拾圓8位號工農以及它的價格大概值多少錢?
目前第一套人民幣收藏難度已經(jīng)非常大了,但是仍然阻擋不住人們對第一套人民幣的喜愛與收藏熱情。長久來看,第一套人民幣最適合藏家投資和收藏。
第一版人民幣由于被大面積銷毀和散落于民間,顯示出其珍貴性和稀有性。其中,1萬元的“牧馬圖”、5000元的“蒙古包”、500元的“瞻德城”和1萬元的“駱駝隊”因收藏難度最大,被稱為“四大天王”。
受到當時的印刷技術的限制,進一步增加了第一套人民幣鑒定的難度,不過即使是這樣,仍然有很多方法可以進行對比。通過上面的幾種方法,可以進一步提升第一套人民幣鑒定的成功率。
另外,1000元券第一版耕地券是第一套人民幣中唯一一枚狹長幣,其規(guī)格為150mm×62mm。第一套人民幣票面全額為176552元,市場價值500萬元一套,升值28倍之多。
所以這“牧馬圖”還賦有傳奇般的政治色彩。壹萬圓“牧馬圖”在第一版人民幣中被專家稱為“十二珍品”之首。而當時正處于解放戰(zhàn)爭前后,人民的生活條件嚴重影響和加大了保存的難度系數(sh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