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1932.11,木戳手蓋,[P]新疆郵政管理局。民國22年2月1日起,中國、歐亞兩航空公司帶運信件運費提高,郵局亦即于同日起調(diào)整航空郵資,新疆郵局于6月8日另以「限新省貼用」北京2版帆船5分及1角2種郵票照式加蓋售用。
1932.11(民國21年),木戳手蓋,[P]新疆郵政管理局。
歐亞航空公司于民國20年12月20日試航西北,自北平(南苑)起飛,途經(jīng)歸化(歸綏)、弱水河(張掖)而達迪化。試航期間,班期無定,民國21年12月中旬正式開航,經(jīng)由西安、蘭州、肅州(酒泉)、哈密到達迪化。試航初期,所帶郵件均照普通資例收費,至民國21年8月11日始改照規(guī)定一律按航空資例收費,并貼用航空郵票,并按銀元市價折合省鈔發(fā)售。新疆郵局各局所存航空郵票不多,一時請領不及,經(jīng)呈準刻制楷體「航空」2字木戳1枚,于「限新省貼用」北京1版農(nóng)獲3角及2版農(nóng)獲1角5分2種郵票上,用手工逐枚加蓋,暫作航空票貼用。民國22年2月1日起,中國、歐亞兩航空公司帶運信件運費提高,郵局亦即于同日起調(diào)整航空郵資,新疆郵局于6月8日另以「限新省貼用」北京2版帆船5分及1角2種郵票照式加蓋售用。
“九一八”事變前,我國國際郵件系由西伯利亞中轉(zhuǎn),日本人侵占東北后,歐亞航空公司經(jīng)營的上海至滿州里航線被迫于1931年11月25日停航。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遂設法開辟西北航線,以經(jīng)由蘭州、迪化(烏魯木齊),轉(zhuǎn)蘇聯(lián)通往歐洲。
經(jīng)幾次試航,于1932年12月15日正式通航。國內(nèi)段分別自北平或上海起飛,經(jīng)西安、蘭州、肅州(今酒泉)、哈密、迪化、塔城。
早在試航期間,隨機即已捎帶郵件,開始時,交寄郵件暫按普通資例計收,并不額外加收航空費。從1932年8月11日開始,出入新疆的航空郵件,一律正式按照航空資例收費。
因為當時航空資例是以每1000公里作為一個飛行單位,收航空費1角5分,并須貼用航空郵票以便與航空公司結(jié)算。
但新疆郵區(qū)在此之前,從無飛機飛航,亦不受理航空郵件,全郵區(qū)并無航空郵票儲備,請領又來不及,經(jīng)呈準總局,就地刻制楷體“航空”木戳1枚,在原有的“限新省貼用”北京老版農(nóng)獲圖3角和北京新版農(nóng)獲圖1角5分票上,用紅印泥逐枚用手工加蓋,暫作航空郵票按銀元市價折合新疆地方紙幣出售。于1932年11月26日起開始使用。后來,正式航空郵票源源運到,這種郵票即自然停售。
1933年1月,新疆發(fā)生動亂,西北航線逐暫停航。
同年4月12日,迪化駐軍發(fā)動政變,趕走金樹仁,新疆的統(tǒng)治權落入盛世才之手。5月底以后,西北航線再度通航,并收寄航空信件,但此時航空資例已于1933年2月1日起,每1000公里飛行單位,由1角5分調(diào)到2角5分。而當時的二版航空郵票并無此種面值,所以新疆郵政管理局又呈準總局,仍用原來的“航空”木戳,使用“限新省貼用”北京新版帆船5分和1角郵票作底票,以紅印泥再行加蓋,以便與航空郵票搭配貼用。于1933年6月8日起發(fā)行。
1933年9月,新疆內(nèi)戰(zhàn)又起,盛世才借口迪化不寧,電阻歐亞航空公司飛機進入新疆。并于12月15日正式致函交通部,申明此事,至此西北航線全線停飛。
新疆木戳暫作“航空”郵票,行用時間較短,由于早年信息不靈,又多不為人所知,所以新票售出數(shù)量甚少。只有美國斯科特公司通過他們的代理,買到較大數(shù)量的5分和1角票,而他們出版的年鑒上,將此4枚票標到極高的價格,于是引起一些不肖之徒進行仿造,因為木戳雖容易刻制,但與真戳相比,總還是有破綻可尋,不過較難分辨,須特別注意。
相對而言,貼該票的實寄封,在鑒別上較新票稍微容易些。但也必須從郵戳、郵路、郵資等多方面考證,非對是票有研究的專家莫屬。總之,對該郵品的購進應該加十二分的小心。